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棘球绦虫的主要生理学特点与包虫病控制方法的确立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chinococcu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interventions against echinococco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新疆重大疾病医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830054 [2]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303203)
年 份:2018
卷 号:52
期 号:2
起止页码:210-2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7_2018、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棘球蚴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危害了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棘球绦虫生理学特点和生理指标是设计控制方案,解决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问题的基础。棘球绦虫有其复杂的生活史,需要寄生于两个哺乳类动物,经历不同发育的阶段(成虫、虫卵、包囊和原头蚴),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学特点。本文系统总结和归纳了棘球绦虫主要生理学特点并强调了与控制方案有关的生理学参数。从生活史可以看出,棘球绦虫有两个感染阶段,一是虫卵,它是引起人和中间宿主原发性感染的唯一阶段;二是原头蚴,唯一感染犬等终末宿主的发育阶段。虫卵产生于寄生在终末宿主小肠里的成虫,虫卵在成虫体内的成熟时限是确定对犬驱虫间隔期的生理参数。细粒棘球绦虫在犬体内发育45 d产生发育成熟的虫卵。该期限是国外每年8次驱虫的基础。多房棘球绦虫在犬和狐狸体内感染28~30 d产生成熟的虫卵,控制泡球蚴的流行和传播,驱虫间隔期应该少于30 d。鉴于泡型包虫病和囊型包虫病在我国西部共流行,目前对犬每年12次驱虫,即成虫期前驱虫措施已经列入包虫病控制规划,广泛应用西部流行区。绵羊肝肺脏器内的包囊发育至成熟原头蚴需要12~15个月,采取羔羊上市的牧业生产方式因其羊体内的包囊不能产生原头蚴而成为囊型包虫病控制的有效方法。另外,棘球绦虫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点,比如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包囊的单细胞层结构,胆盐调控原头蚴双向发育,包虫蚴在中间宿主体内长期感染的无症状反应等等,使其成为研究生物学和医学生物学问题的工具。囊蚴分泌的包囊液是研究诊断试剂的抗原来源,特异的六钩蚴表达基因是研制疫苗的重要发育阶段。随着高通量组学,包括�
关 键 词:棘球绦虫 棘球蚴病 生理学 控制
分 类 号:R383.3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