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近20年重庆市农牧生产体系氮素流动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Nitrogen Flow of Crop-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Chongqing over the Past 20 Yea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轩敬[1] 宫雅慧[2] 谢军[1] 张跃强[1,3] 陈新平[1,3] 石孝均[1,3]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 [2]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6 [3]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716

出  处:《中国农业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104;2017YFD0200108)

年  份:2018

卷  号:51

期  号:3

起止页码:468-48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7_2018、FSTA、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通过评价重庆地区农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明确氮素的主要损失途径及驱动因素,提出未来农牧生产中氮素管理措施,为实现重庆地区农牧系统氮养分的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统计数据并结合调查研究,采用NUFER(nutrient flow in food chain,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评价方法,以重庆市农牧生产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定量1996—2015年间农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明确其环境代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类活动与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2020年不同氮素管理情景分析,探索区域氮素的可持续利用途径。【结果】1996—2015年,重庆市农牧系统氮素输入总量增长19.2%,2015年达到1 006 Gg,其中化肥贡献57%以上;氮素输出总量增长16.5%,2015年达到844 Gg,环境损失为最大的氮素输出项,占输出量的61.7%左右,其中农田生产和畜禽养殖系统分别贡献45.1%和54.9%;农牧系统内氮素循环总量增长42.7%,2015年达到448 Gg,其中秸秆还田和畜禽粪尿还田氮量分别达到32.7和95.0 Gg,20年间分别增长55%和44%。1996—2015年重庆市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从10%升至28%,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从82%降至62%,肉蛋奶等动物主产品输出量增加83%。农牧生产结构的变化与氮素利用和损失的变化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但人均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增长与氮素利用和损失的变化没有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影响系统氮素流动特征的主导因素应该是农牧生产结构变化,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只是起到了刺激农牧产品消费的作用。通过情景分析,若在2020年实现《重庆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农产品生产目标,保持目前的氮肥投入和氮素管理现状,将会增加18 Gg氮素损失,同时降低氮素利用率1.2%;通过提高系统内部氮素循环利用率,优化作物生产养分管理,可在实现生�

关 键 词:氮 重庆市  农牧系统 驱动力 NUFER模型  

分 类 号:S18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