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传统纤维模型的一些新发展  ( EI收录)  

SOME ADVANCES IN CONVENTIONAL FIBER BEAM-COLUMN MODE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陶慕轩[1,2] 丁然[3] 潘文豪[3] 许立言[3] 周萌[3] 聂建国[1,4]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2]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 [3]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 [4]清华大学北京市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出  处:《工程力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2280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202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M601039;2017T100083)

年  份:2018

卷  号:35

期  号:3

起止页码:1-2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纤维模型是结构体系模拟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具有简单、高效、通用的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基本假定决定了其在许多结构体系关键效应的模拟方面存在显著缺陷。该文综述了研究团队近7年来针对若干体系计算的关键难点对传统纤维模型进行的大量改进和发展工作。首先在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平台上开发完成了传统纤维模型并将其拓展至组合框架结构的模拟。随后针对四个体系模拟的关键难点,包括组合框架的楼板空间组合作用、核心筒连梁的非线性剪切和滑移效应、构件端部锚固纵筋滑移效应和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开裂全过程行为,在对机理和规律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考虑楼板空间组合作用的纤维模型、考虑剪切和滑移非线性的连梁纤维模型、考虑端部锚固纵筋滑移效应的纤维模型和裂缝宽度全过程定量预测的纤维模型等四个新型纤维模型。这些模型既保持了传统纤维模型的优点,同时能够较准确地考虑上述复杂效应,模拟结果得到了大量试验数据和精细有限元的充分验证。基于上述成果,团队同时开发了一套涵盖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以及组合结构等工程常用结构形式的非线性分析程序COMPONA-MARC,为结构体系的精细化模拟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和工具。

关 键 词:纤维模型 楼板空间组合作用  非线性剪切  锚固纵筋滑移  裂缝宽度  非线性分析程序  结构体系模拟  高效精细化模型  

分 类 号:TU31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