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论人工智能体刑法适用之可能性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Criminal Law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od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治国[1] 田小楚[2]

机构地区:[1]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2]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出  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基  金:陕西省政府项目“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ZL15-01)的研究成果之一

年  份:2018

卷  号:32

期  号:2

起止页码:108-1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7_2018、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还停留在弱人工智能阶段,但其所引发的法律问题却不容忽视。据此,本文尝试通过犯罪主体的界定与分析,论证人工智能体应当是介于人与物之间特殊的刑事责任主体,并提出将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化程度比拟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以此判定人工智能体的刑事责任能力。此外,进一步分析人工智能体侵害行为有体性,通过条件说模型和介入因素说模型分别阐释人工智能体在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适用与依据,并建议通过研发人工智能"黑匣子"装置追踪事故发生原委,从而遵循刑事责任过错推定原则。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人工智能体具有适应刑法之可能性,为未来解决人工智能新问题提供法治化科学理据。

关 键 词:人工智能体  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主体

分 类 号:D9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