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近53年四川盆地夏季暴雨变化特征分析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of Summer Rainstorm in Sichuan Basin in the Last 53 Yea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丹[1,2] 周长艳[1,2] 熊光明[3] 邓梦雨[1,2]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2 [2]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72 [3]中国人民解放军96163部队,四川乐平333300

出  处:《高原气象》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084); 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PAEKL-2018-C4);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基本科研费业务费(BROP201713)

年  份:2018

卷  号:37

期  号:1

起止页码:197-20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1960-2012年川渝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海温资料,借助小波变换、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四川盆地夏季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盆地西部和东部暴雨异常时的水汽输送、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情况。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暴雨频数和暴雨量在东、西部呈相反变化,盆地西部暴雨呈减少变化,东部呈增加变化,暴雨量和暴雨频数存在十分显著的正相关。盆地西部暴雨量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偏多,90年代出现显著减少的变化,21世纪初也明显偏少,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主要为显著的6~7年年际周期振荡;盆地东部暴雨量在60年代和70年代明显偏少,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明显偏多,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主要存在显著的8~9年年际周期振荡和14~15年的年代际周期振荡。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偏北偏强,有利于西太平洋水汽输送至盆地西部地区,中高纬度槽线发展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副高西南侧的暖湿气流在盆地西部汇合,导致盆地西部暴雨偏多;副高偏南,西太平洋水汽向盆地东部输送较多,贝加尔湖西部多阻塞形势,冷空气南下有所偏东,使得冷空气和暖湿空气在盆地东部汇合,导致盆地东部暴雨偏多。西太平洋暖池偏强(弱),ENSO冷(暖)事件时,四川盆地西部暴雨偏多(少);盆地东部暴雨与海温的关系明显弱于西部,主要表现为负相关。

关 键 词:四川盆地 暴雨 副热带高压 水汽输送 西太平洋暖池

分 类 号:P466[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