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观测模型的重庆大气臭氧污染成因与来源解析    

Exploration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ource attribution of ambient ozone in Chongqing with an observation-based mode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苏榕[1] 陆克定[1] 余家燕[2] 谭照峰[1] 蒋美青[1] 李晶[1] 谢绍东[1] 吴宇声[1] 曾立民[1] 翟崇治[2] 张远航[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2]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重庆401147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基  金:环境保护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编号:2015090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4BAC21B01)和重庆市臭氧污染源追踪及周边影响域研究项目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48

期  号:1

起止页码:102-11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JST、PA、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15年夏季,在重庆开展了针对臭氧污染形成机制的多站点空气质量联合观测实验,使用局地臭氧化学收支分析、相对增量反应活性和经验动力学模型等多种方法对重庆臭氧的来源、局地光化学产生速率和控制因素、关键VOCs物种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具有较高的局地光化学臭氧污染潜势,污染日城区上风向南泉站、城区市超级站和城区下风向山区背景站缙云山站的局地臭氧化学生成速率均较快,平均值约为30×10^(-9)V/Vh^(-1)左右,日间化学积累可达180×10^(-9)V/V以上,臭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下风向郊区和重庆市上空,多数站点监控区域的局地臭氧化学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其中VOCs的活性以芳香烃与烯烃为主;结合VOCs的来源解析,发现局地臭氧产生主要受机动车和溶剂使用源排放的VOCs控制.此外,西北部郊区站点表征区域属于NO_x控制区,污染过程中郊区站点臭氧化学生成速率提升显著,臭氧增量对NO_x敏感性强.综合而言,重庆现阶段臭氧污染控制应以VOCs控制为主,但重污染过程中区域NO_x削减对于降低重庆臭氧峰值浓度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臭氧 重庆  光化学 NOx  VOCS 敏感性分析  相对增量反应活性  EKMA  

分 类 号:X5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