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震源性质及发震构造初步分析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source properties and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2017 M_s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 [2]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430077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合肥230026 [4]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5]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6]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南京210098 [7]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8]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 [9]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 [10]山西省地震局.太原030021
基 金:中国地震局星火计划项目(编号:XH15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04058、41574057、41621091)和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项目(编号:2016CESE0204)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48
期 号:1
起止页码:79-9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JST、PA、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国际标准时间2017年8月8日13点19分四川省九寨沟附近发生了M_s7.0级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快速确定该地震的震源参数及发震构造,评估地震危险性,文章初步分析了该地震的构造运动背景、震源区速度结构、震源参数和破裂过程、库仑应力场,以及同震断层的三维形态等特征.研究表明:(1)九寨沟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构造转换带的子断层、位于虎牙断裂西北延长线的未标识断层上;(2)主震破裂位置和余震分布区域位于地震波速度变化剧烈的区域.地壳中下部剪切波在震源区西南侧呈低速特征,在东北侧转换为较正常的速度值;(3).余震呈西北-东南分布,区域较窄,大部分余震分布在5~20km深度;(4)主震以左旋走滑为主,震源机制解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152°,74°和8°.起破点深达20km,矩心深度则较浅,为6km左右,破裂集中在3~13km.矩震级为M_w6.5左右;(5)地震破裂增强了断层两端和邻近的塔藏断裂东段的库仑应力.基于定位结果和地质考察资料的发震断层几何模型显示,断层的倾角从西北向东南有一定的变化,范围为66°~89°,平均值在84°左右,断层呈接近直立的高角度走滑特征.
关 键 词:九寨沟地震 速度结构 震源参数 发震构造 地震危险性
分 类 号:P315.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