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频率电针廉泉、风府穴治疗中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of electroacupuncture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at Lianquan(CV 23) and Fengfu(GV 16) for stroke dysphagi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立志[1] 许能贵[1] 李如良[2] 王琳[1]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05 [2]武警广东总队医院

出  处:《中国针灸》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230088;广东省青年创新人才项目:2016 KQNCX 027

年  份:2018

卷  号:38

期  号:2

起止页码:115-11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7_2018、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在西医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低频(2 Hz)组与高频(100 Hz)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基础治疗,穴取风府、廉泉,电针采用连续波,频率分别为2、10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14 d。主要评定指标为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VFSS),检查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次要评定指标为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电针后,两组患者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5),且低频组均少于高频组(均P<0.05),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本组电针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低频组优于高频组(P<0.05),两组治疗后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低频组治疗后SSA评分改善情况优于高频组(P<0.05),电针治疗后,低频组与高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针改善中风后吞咽功能的疗效优于高频电针。

关 键 词:中风后吞咽障碍 电针 不同频率  穴,风府  穴,廉泉  

分 类 号:R246.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