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棒状结构区基因缺失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特征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and deletions of the rod domain of dystrophin gen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艳云[1] 朱瑜龄[3] 杨娟[2] 李亚勤[3] 孙江文[1] 詹益新[4] 张成[3]

机构地区:[1]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内科病房,广州510640 [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282 [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80 [4]广东金域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广州510405

出  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基  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A030400006)

年  份:2018

卷  号:35

期  号:1

起止页码:14-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7_2018、EMBASE、IC、JST、PUBMED、SCOPUS、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基因缺失发生于抗肌萎缩蛋白棒状结构区的Becket型肌营养不良症(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2例基因缺失发生于棒状结构区缺失热点的BMD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检查及心脏功能评估。结果大多数患者以双下肢无力为主诉,2例患者因双小腿痛、1例患者因显著增高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值就诊,还有1例以“发现心脏大”为主诉;所有患者CK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高峰值位于15~20岁的患者;7例患者(7/8)心电图提示左室高电位、异常Q波、窦性心动过速等异常;7例患者(7/9)的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就诊时已有房室增大的特点。结论与DMD相比,BMD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基因突变发生于棒状结构区域时尤为显著。肌无力不是BMD患者就诊的唯一主诉。CK中等程度升高不能排除BMD的诊断。对于扩张性心肌病男性患者,应考虑BMD的可能性。

关 键 词: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 基因缺失 棒状结构区  扩张性心肌病

分 类 号:R746.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