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中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olicy tools on China's emissions reduction innovation: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285 prefectural-level municipaliti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叶琴[1] 曾刚[1] 戴劭勍[2,3] 王丰龙[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2]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批准号:10ZD&016);德国科学基金会项目"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研究"(批准号:LI 981/8-1 AOBJ:595493)

年  份:2018

卷  号:28

期  号:2

起止页码:115-1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NSS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已有大量基于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然而对于弱波特假说、狭义波特假说成立与否,学术界还存在争议。基于2008—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市节能减排技术专利申请、综合能源价格、污染物排放等面板数据,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方法,研究命令型和市场型两类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中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即期技术创新起阻碍作用,滞后一期起促进作用,弱波特假说成立有时间约束条件。滞后一期的命令型规制工具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市场型,狭义波特假说不成立,这与国有企业和公共研究机构是中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主要参与主体有关。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命令型规制工具对即期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市场型规制工具起负向作用,中部地区市场型规制工具的负向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这与区域的能耗水平和市场经济活力相关。研究发现,对于中国城市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弱波特假说成立,狭义波特假说不成立,丰富了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并为分区域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环境规制 命令型工具  市场型工具  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  

分 类 号:F429.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