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氩离子抛光-环境扫描电镜在页岩纳米孔隙研究中的应用——以辽中凹陷JX地区沙一段为例
The application of argon ion polishing-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o the research on shale nanometer-sized pores——Taking Sha-1 member in JX area as an examp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矿业学院,云南昆明650033 [2]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102059);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Nos.2015FD052;2015FD053)
年 份:2018
卷 号:37
期 号:1
起止页码:52-5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_E2017_2018、INSPE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微观孔隙结构是页岩气储层研究的重点,但传统扫描电镜无法识别机械抛光中造成的不规则形貌。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方法对辽中凹陷JX1-1地区沙一段(E_3s^1)页岩储层孔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页岩形成于裂谷裂陷后热沉降背景下的半深湖—深湖环境,黏土矿物含量高,有机质丰富,决定了其孔隙以矿物基质孔中黏土矿物片间孔、黏土集合体内矿片间孔和有机质孔发育最好,油气地质意义最大;黏土矿物片间孔是片状的黏土矿物通过边缘和面、边缘和边缘、面和面之间的定向—半定向接触搭接形成,呈狭长的菱形、蜂窝状和不规则状,大小在0.5~5μm之间;黏土集合体内矿片间孔为黏土矿物在自身转化及压实作用中形成的,一般为弯曲的缝状孔,宽度介于30~500 nm范围内,长度数可达2~50 nm;页岩在热演化过程中,有机质大量向烃类转化,形成了大量的有机质孔,多呈片麻状、不规则状、凹坑状、椭圆状,大小在0.2~2μm之间。该研究对该区页岩气勘探层位选取、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的意义。
关 键 词:氩离子抛光 环境扫描电镜 页岩气 黏土矿物片间孔 有机质孔
分 类 号:P575.2] P588.2[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