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研究——以“多规合一”试点榆林市为例    

Zoning the ecological redline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Taking Yulin city as an example in the context of an integrated multi-plann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琪[1,2] 刘康[1] 刘文宗[2] 李婷[3]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 [2]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安710061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出  处:《地理研究》

基  金:环保部重点项目(STSN-05-27);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四部委"多规合一"试点项目

年  份:2018

卷  号:37

期  号:1

起止页码:158-17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构筑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是威胁区域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应切实以保护水资源安全供给为根本。以干旱半干旱区"多规合一"试点地区榆林市为例,通过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和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水资源约束为核心,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与划分方法。结果表明:(1)榆林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6998.59 km2,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39.60%;其中水源涵养功能红线面积5147.15 km2,秃尾河、榆溪河、芦河、无定河上游是水源涵养核心区域,产水总量高达34.57×107m3;丘陵沟壑区和风沙滩区植被覆盖较高的区域生态功能极为重要,其中12.38%和23.25%的国土面积分别提供了50%以上的水土保持功能和防风固沙功能。(2)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红线和禁止开发区红线主要分布于西北风沙滩区;南部沟壑区以水土保持功能为主,红线类型较单一。因此,西北风沙滩区的生态保护对榆林市生态安全维护更重要。研究结果可为"多规合一"各类规划间相互矛盾的有效化解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其他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生态保护红线  水资源 生态系统服务 多规合一  榆林市  

分 类 号:TU984.1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