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捏脊法对脾虚哮喘大鼠肠道菌群和肺部炎症的影响    

Effect of Chiropractic Method on Intestinal Flora and Pulmonary Inflammation in Asthmatic Rats with Spleen Deficienc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熊英[1] 沈楚楚[1] 樊璞[1] 周瑞鹏[1] 陈骁[1] 奚人杰[2]

机构地区:[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2]昆山市中医院

出  处:《中医杂志》

基  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推拿学)开放课题(TNBZ2013-0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自主设置课题(RLZZ201601)

年  份:2018

卷  号:59

期  号:1

起止页码:61-6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_E2017_2018、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捏脊法治疗脾虚哮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哮喘组、脾虚哮喘组和捏脊脾虚哮喘组各12只。哮喘组以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脾虚哮喘组和捏脊脾虚哮喘组在小承气汤灌胃致脾虚基础上以OVA致敏和激发方法建立大鼠脾虚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与哮喘组以自来水1.5 ml/100 g灌胃,轻抚大鼠头部和轻持鼠尾根部而不做捏脊;脾虚哮喘组轻抚大鼠头部和轻持鼠尾根部而不做捏脊;捏脊脾虚哮喘组给予捏脊法干预。以粪便涂片革兰染色法检测肠道菌群状况,以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情况,并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结果第44、51、62天时,各组大鼠体重、杆菌/球菌、阳性杆菌/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造模后18、42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脾虚哮喘组和捏脊脾虚哮喘组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且脾虚哮喘组显著高于哮喘组和捏脊脾虚哮喘组(P<0.05或P<0.01)。与本组哮喘造模后18 h比较,哮喘造模后42 h时哮喘组、捏脊脾虚哮喘组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捏脊法能有效改善脾虚哮喘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及炎症状态,这可能是其防治脾虚哮喘的重要机制之一。

关 键 词:脾虚 哮喘  捏脊 肠道菌群 肺部炎症

分 类 号:R24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