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演化分析    

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Land Economic Density Disparity in Prefecture-Level Cities of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匡兵[1] 卢新海[2] 周敏[3] 饶映雪[4]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3]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4]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  处:《地理科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CGL054)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37

期  号:12

起止页码:1850-185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中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值从2001年的4.769亿元/km^2增加至2014年的15.375亿元/km^2,但地区差距逐渐扩大;(2)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表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相邻地市相互影响,呈现出"高-高"或"低-低"的空间集聚态势,且从LISA集聚图来看,城市土地经济密度通过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高水平均质型地域"、"塌陷型地域"、"极化型地域"和"低水平均质型地域"4种类型,不同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和稳定性等都存在差异;(3)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冷、热点区域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总体上表现出"东热西冷"的分布格局,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广大中、西部地区则大多处于低值簇,属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冷点区或次冷点区;(4)自然条件状况决定城市土地的供给能力和开发潜力,是导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基础性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政策、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也会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 键 词:城市土地经济密度  差异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中国  

分 类 号:F29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