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绿肥科研6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    

Reviews and prospect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green manure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曹卫东[1] 包兴国[2] 徐昌旭[3] 聂军[4] 高亚军[5] 耿明建[6]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兰州730070 [3]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 [4]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6]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出  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基  金: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23

期  号:6

起止页码:1450-14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梳理了建国后我国绿肥生产与科研的发展历程,回顾了各时期的主要工作和成就,提出了绿肥行业未来发展建议。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60年里,我国绿肥生产和研究经历了繁荣、萧条、恢复三大时期。二十世纪50~80年代初的近30年是生产繁荣、科研经验累积时期。科学家对大量历史经验和科学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升,提出了"以磷增氮"、"磷肥治标,绿肥治本"、"起爆效应"等经验、技术和理论;组建了全国绿肥试验网。绿肥生产于二十世纪70年代达到最高峰,面积最高年份约1300万公顷。二十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20多年里绿肥生产萧条,绿肥面积下降至约200万公顷。绿肥科研方面,全国绿肥试验网组织了全国性协作研究,推动了绿肥学科的系统进步;90年代,着眼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开展工作,积极寻找绿肥发展途径,为我国的绿肥事业积累了许多经验和资源;研究制订了中国绿肥区划,整理鉴定了一批绿肥资源,选育出一批丰产性能好的绿肥新品种,评选出具有综合效益的绿肥种植利用模式,明确了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效果及其作用条件,出版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绿肥文献。2007年以来,绿肥生产回升,科研快速恢复。国家和部分省份实施了绿肥补贴试点,绿肥科研专项"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连续实施,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获准建设。通过绿肥科研专项的实施,绿肥种质资源条件进一步完善,绿肥轻简化生产水平大大提升,一批生产新方式、新技术被研发运用,基于绿肥的高产稳产及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广泛推广。证明了绿肥在有效促进作物养分供给、保障作物稳产高产、全面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作用。60年的实践证明,绿肥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绿色农业的有效技术支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

关 键 词:绿肥 科研  回顾  成就  展望  

分 类 号:F426.7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