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华北地区地震震源机制分区特征 ( EI收录)
Zo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in North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北京市地震局,北京100080 [2]麦考瑞大学 [3]广东省地震局,广州510070 [4]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
基 金:中国地震局测震台网青年骨干专项(20140301);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青年项目(XH16004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4087;41604045)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60
期 号:12
起止页码:4589-46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I、GEOBASE、I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华北地区(北纬36°—42°;东经111°—125°范围)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ML2.5的918个地震事件波形资料,采用FOCMEC方法计算震源机制,根据参与计算的清晰初动数量及振幅个数,以及在分别采用5°、10°、15°不同步长搜索震源机制解结果必须为同一组接近解的原则,我们共得到572个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对于震级相对较大且波形低频部分信噪比较好的地震,同时采用TDMT全波形反演方法反演了矩张量,最终得到14个地震的矩张量,并与利用FOCMEC方法得到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了比较.同时我们还搜集了1937年以来华北地区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根据震源机制类型特征及构造特点,我们从空间上对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分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类型相对复杂,但仍能看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有显著的分区特征,震源机制主要类型是正断型和走滑型,并且大部分正断型震源机制分布在山西断陷带、唐山老震区、海城老震区内.该现象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变形以平移和拉张为主;同时通过大于4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类型主要为走滑型可得出,走滑型应力在华北地区应力场上占绝对优势,但是局部地区的正断型应力也比较显著,比如山西断陷带、海城老震区、唐山老震区、渤海内(烟台—蓬莱段局部地区).
关 键 词:华北地区 地震活动 震源机制分区特征
分 类 号:P3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