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页岩气吸附模型对比分析与应用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HALE GAS ABSORBING MODE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梁洪彬[1,2] 向祖平[1,2] 肖前华[1,2] 袁迎中[1,2] 严文德[1,2] 刘先山[1,2]

机构地区:[1]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2]重庆科技学院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

出  处:《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基  金: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页岩气藏体积压裂水平井非线性渗流理论及流-固耦合综合模型研究"(CSTC2015JCYJA90014);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页岩气藏体积压裂水平井流-固耦合流动规律及数值试井方法研究"(KJ1501315);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基于裂缝变形机理的页岩气藏体积压裂水平井流体流动规律研究"(2015D-5006-0207);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复杂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技术"(CXTDX201601033);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页岩气多机制渗流机理及产能预测模型研究"(CYS17292)

年  份:2017

卷  号:36

期  号:6

起止页码:159-1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_E2017_2018、JST、PA、RCCSE、核心刊

摘  要:页岩气等温吸附数学模型的建立对于计算页岩气吸附量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理论吸附模型有分子层吸附模型、微孔充填模型、SLD吸附模型及Ono-Kondo吸附模型。各理论模型都具有一定的应用条件,能否直接用于描述致密页岩储层下超临界吸附过程还有待深入探讨。通过归纳总结目前已有的页岩气吸附模型,结合模型适用条件与页岩气吸附特征,先后对比分析了19种单组分页岩气等温吸附数学模型,讨论了各模型的优势与不足。认为分子层模型多无法描述页岩气超临界吸附特征,而基于分子势能所建立的吸附模型恰能弥补这一不足,但需完善模型在高温高压下的适用性论证。同时,为确保页岩气等温吸附模型的可靠性,应依据页岩储层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等温吸附实验条件及吸附模型。

关 键 词:页岩气 等温吸附 数学模型 超临界态  竞争吸附  

分 类 号:TE12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