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共情:遗传-环境-内分泌-大脑机制  ( EI收录)  

Empathy: The genetics-environment-endocrine-brain mechanis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业[1,2,3] 汤艺[1] 彭微微[4] 吕雪靖[2,3] 胡理[1,2,3] 陈军[5]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2]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3]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049 [4]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脑功能与心理科学研究中心,深圳518060 [5]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疼痛生物医学研究所,西安710038

出  处:《科学通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1082,3167114);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cstc2015jcyj BX0050);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启动项目(Y6CX021008);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年人才科研启动经费(Y6CX281007)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62

期  号:32

起止页码:3729-374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I、IC、JST、MR、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共情是指感知到他人的情感状态,使得自己产生与之类似的情绪或感受的能力,它包含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两种成分.本文结合健康被试和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概述了共情两种成分的认知神经基础:情感共情涉及的特异性脑区主要有额下回(IFG)、脑岛和前扣带回(ACC),认知共情的特异性脑区主要有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 PFC).然后,从内分泌、遗传和环境几个方面,详细讨论了影响共情能力及其行为的复杂因素.对共情的内分泌研究发现,催产素能够促进个体的共情反应,而睾丸素则会弱化个体的共情反应,且产前睾丸素可能会影响个体共情能力的发育;对共情的社会环境和遗传学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特质、父母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和人际关系等环境因素与催产素受体、多巴胺受体、五羟色胺转运蛋白(5-HTTLPR)和锌指蛋白(ZNF804A)等基因的多态性都会影响共情反应和共情能力的发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共情的遗传-环境-内分泌-大脑理论框架,揭示了影响共情的各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最后,指出了当前共情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未来有必要在大样本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纵向研究,综合考量多个因素(遗传、环境、内分泌和大脑)及其交互作用对共情的影响,揭示共情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基础共情研究成果向社会生活和临床实践转化,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共情能力及其行为,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真正意义上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关 键 词:共情 情感共情  认知共情  大脑 环境  基因

分 类 号:B845[心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