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行距和密度对半矮秆大豆‘合农7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Row Spacing and Density: Effect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Semi-dwarf Soybean Variety ‘Henong76'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盖志佳[1,2] 赵文军[1] 杜佳兴[1] 刘婧琦[1] 蔡丽君[1] 张伟[1] 郭泰[1] 王志新[1] 郑伟[1] 李灿东[1] 张振宇[1] 赵桂范[1] 张敬涛[1] 张洪旭[3]

Gai Zhijia;Zhao Wenjun;Du Jiaxing;Liu Jingqi;Cai Lijun;Zhang Wei;Guo Tai;Wang Zhixin;Zheng Wei;Li Candong;Zhang Zhenyu;Zhao Guifan;Zhang Jingtao;Zhang Hongxu(Jiamusi Branch of Heilongi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musi 154007, Heilongjiang, China;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Heilongjiang, China;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Huachuang County, Huachuang154300, Heilongjiang, China)

机构地区:[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2]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 [3]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桦川154300

出  处:《农学学报》

基  金: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高产抗病优质食用大豆新品种‘合农76’中试与示范"(2015GA6700041);农业部国家大豆产业体系项目(CARS-04-CES05)

年  份:2017

卷  号:7

期  号:11

起止页码: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行距和密度对大豆新品种‘合农7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不同行距下‘合农76’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30 cm和45 cm;副区为密度,30、35、40、45、50万株/hm^2,用D1、D2、D3、D4、D5表示。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产量最高的密度处理为D2,即35万株/hm^2,且不倒伏;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时,产量为3289.79 kg/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时,产量为3211.96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和脂肪最高的处理为D1。综上所述,‘合农76’在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

关 键 词:行距 密度  大豆 产量  品质  

分 类 号:S-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