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棉秆燃烧过程中的颗粒物排放特性 ( EI收录)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te matter during combustion of cotton stalk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2]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武汉430074 [3]郑州轻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郑州45000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6067,51506071);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CFB132)
年 份:2017
卷 号:33
期 号:19
起止页码:223-2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2017_2018、EI、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该文利用滴管炉结合DEKATI低压撞击采样器,研究燃烧温度和原料粒径对棉秆燃烧过程中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谱分析仪探讨了颗粒物的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PM_1排放量随燃烧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从68.90 mg/m^3降低至14.02 mg/m^3;颗粒物总排放量从75.41 mg/m^3降低至16.30 mg/m^3;颗粒物分布峰值从0.609μm附近移至0.261μm附近;原料粒径减小使得PM_1排放量下降,从39.84 mg/m^3降低23.06 mg/m^3,而PM_1-10排放量增加,从5.18 mg/m^3增至8.38 mg/m^3。分析表明细颗粒物(0.028~0.261μm)主要由K、Cl及少量S元素组成,形成途径主要为碱金属化合物如KCl、KOH及K_2SO_4等的蒸发-凝集作用,并呈现较规则的微观结构,存在形式主要为KCl;粗颗粒物(1.590~9.860μm)主要由Ca、Mg及少量Si、P组成,主要通过大颗粒的破碎或富Ca、Mg和Si颗粒物的异质凝结转化形成,多呈较规则的球形结构;中间段颗粒物(0.261~1.590μm)属于过渡段,介于细颗粒物和粗颗粒物之间,微观结构较为复杂。
关 键 词:秸秆 燃烧 颗粒物 粒径分布 微观结构
分 类 号:TK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