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受火后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EI收录)  

Post-fir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广勇[1] 张超[2] 李玉梅[3] 王金平[1]

机构地区:[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 [2]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北京100840 [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出  处:《建筑结构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595;51278477);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2052)

年  份:2017

卷  号:38

期  号:12

起止页码:78-8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给受火后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性能评估及修复加固提供方法,进行了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在ABAQUS平台上,采用梁单元,同时通过编制材料子程序和场变量子程序,建立了可进行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升降温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及受火后抗震性能分析的计算模型。利用该计算模型对火灾升降温作用下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变形及内力进行了分析。同时,考虑起火层位置、受火时间等参数的影响,采用考虑升降温的火灾后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地震作用后结构承载能力、变形特征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表明,火灾升降温过程中,由于结构升温的滞后性,构件的变形增长及恢复也滞后于火灾空气升降温过程,受火后构件有残余变形;针对火灾发生在某一层的火灾工况,受火后框架承受水平地震(静力)作用时,框架破坏机构出现在底部3~5层;当受火层位于底层时,受火后框架的水平地震作用后结构承载能力降低幅度最大,受火时间为180、300 min时降幅分别为8%、9%;受火层位置越低,框架顶部位移越大;随受火时间增加,框架顶部位移增大。

关 键 词:框架结构  型钢混凝土 受火后  有限元分析 抗震性能 破坏机构  

分 类 号:TU398.7] TU311.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