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61~2015年中国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wet-dry conditions from 1961 to 2015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苑全治[1,2] 吴绍洪[3,4] 戴尔阜[3,4] 赵东升[3] 张学儒[5,6] 任平[1,2]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8 [2]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101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5]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重庆400074 [6]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石家庄050061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15307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41501202、41701100);四川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编号:15ZB0023)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47

期  号:11

起止页码:1339-13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7_2018、JST、PA、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气候干湿状况由降水量和潜在蒸散ET。共同决定,是表征区域环境特点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气象站实测数据,首先利用FA056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ET_o,然后采用年干燥度指数K(年ET_o与降水量之比)研究了1961~2015年中国陆地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规律,并讨论了干湿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显示:秦岭-淮河一线年降水量和ET_o大致相等(K≈1.0),该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大部分区域降水量高于ET_o(K<1.0),气候湿润;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远小于ET_o(K≥4.0),气候干燥.全国总体干湿状况围绕平均值上下波动,且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其中存在一段跨度约10年的相对湿润时期(1987~1996年).全国总体干湿状况在3年、7~8年、11年和26~28年的时间尺度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周期性.气候干湿变化趋势及周期性的区域差异明显,其中西北和青藏高原西部等地区湿润程度增加幅度较大,而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等地区干燥程度增加幅度较大,但区域干湿变化的线性趋势大多不显著.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湿变化在8~14年的周期上表现出较强的节律性.降水量是大部分区域干湿变化的最重要影响因子,特别在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干湿变化与降水量高度相关.

关 键 词:气候干湿状况  干燥度指数  潜在蒸散 气候变化 时空分异 中国  

分 类 号:P426[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