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闽江河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of mangrove forests and its responses to the invasion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 the Minjiang River Estua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郑洁[1,2,3] 刘金福[1,2,3] 吴则焰[1,2,4] 洪伟[1,2,3] 何中声[1,2,3] 蓝亦琦[1,2,3] 刘思迪[5]

机构地区:[1]福建农林大学湿地保护研究中心,福州350002 [2]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福州350002 [3]福建省高校生态与资源统计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2 [4]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院,福州350002 [5]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烟台264000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00443);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15Y004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项目(K8514002A);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JA15178)

年  份:2017

卷  号:37

期  号:21

起止页码:7293-730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磷脂脂肪酸标记法(PLFA)研究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闽江河口湿地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红树林群落MC、红树林-互花米草混生群落MS、互花米草群落SC)共检测到22种PLFA生物标记,MS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群落,3种植被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MC>MS>S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量增加,而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有明显下降,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发生了明显退化。3种植被群落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16:0,16:1w7c,9Me15:0w,18:1w12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相对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原生动物分布量最小。群落多样性指数呈相似规律,MS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小于M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基本能区分出3种不同植被群落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间存在相关性,有机碳、全氮、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与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影响红树林群落土壤营养代谢循环的潜力,特别是关于碳、氮、磷等的循环及酶活性,改变部分有利于自身生长的土壤环境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含量,竞争有利环境,迅速扩张实现入侵。

关 键 词:互花米草 红树林 土壤微生物  PLFA 外来植物入侵

分 类 号:Q94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