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九寨沟Ms 7.0级地震的左旋走滑作用与动力机制    

Left-lateral strike-slip effect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Jiuzhaigou Ms 7.0 earthquake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勇[1] 邵崇建[1] 李芃宇[2] 周荣军[3] 刘玉法[3] 张威[3] 马超[3] 颜照坤[1] 闫亮[1] 王伟明[4]

机构地区:[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2]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成都610036 [3]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4]华蓥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四川华蓥638600

出  处:《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41010;40972083;41172162;41372114;41340005);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1268);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SK-0801)

年  份:2017

卷  号:44

期  号:6

起止页码:641-6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GEOBASE、IC、JST、PA、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的Ms 7.0级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s 8.0地震、2013年芦山Ms 7.0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发生的又一次强震。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九寨沟Ms 7.0级地震及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和历史地震分布、区域应力场、活动断层等资料,来揭示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构造与动力机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塔藏断裂、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之间的交汇区,显示活动断裂的交汇区对此次地震的发生具有控制作用;(2)发震断裂为虎牙断裂,断裂走向为北西西向,倾向南西,倾角较陡,属于高倾角左旋走滑型地震;(3)震中位于虎牙断裂北段的北部地震空区,充填了1973年和1976年4次大于Mw6.0级地震空区;(4)此次地震位于2008年汶川Ms 8.0级地震的库仑应力增加区,应是汶川地震的应力传递和触发的结果;(5)此次地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北部顶角区,青藏高原东缘下地壳流向北东方向的挤出是驱动此次地震的动力机制。

关 键 词:青藏高原东缘 九寨沟地震  左旋走滑 动力机制

分 类 号:P315.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