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歌德及其作品汉译研究"(14ZDB091)~~
年 份:2017
卷 号:39
期 号:5
起止页码:90-9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7_2018、IC、NSS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将歌德的名著《浮士德》置于创作的历史环境中,在18世纪德国伦理环境转变的语境中对论题进行研究,解读浮士德的伦理抉择以及作品所体现的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冲突。文中指出,在歌德笔下,浮士德的人生尽管受到"黑暗冲动"(兽性因子)的影响,但自由意志的张扬也带来了对人类未知潜能的充分发掘,催生出更新、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必然导致浮士德从低层次的欲望追求走向越来越高层次的人生体验,因而浮士德逐渐超越低层次兽性因子的影响,转向为全人类的福祉而奋斗,使人性因子的内涵获得极大丰富。最终,新伦理下的浮士德战胜了魔鬼的诱惑,为自己赢得了救赎,兽性因子、人性因子则从二元分离重新走向辩证统一,成为更高层次的斯芬克斯因子。通过分析浮士德的这一成长过程,本文不仅揭示出歌德时代的伦理变迁,也开启了对这部经典名著伦理意义的重新解读。
关 键 词:歌德 《浮士德》 魔鬼 文学伦理批评 斯芬克斯因子
分 类 号:I516.0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