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分析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fever associated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 Wen(Xuecheng People's Hospital, Zaozhuang, 277000, Chin)
机构地区:[1]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山东枣庄277000
年 份:2017
卷 号:12
期 号:9
起止页码:901-90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SCD、CSCD_E2017_2018、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点及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枣庄市报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149例,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回归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资料,肺与颅脑CT影像学资料分析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重症组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49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未明确病因74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感染2例,新布尼亚病毒感染73例。所有病例均为散发,无聚集倾向。轻症组布尼亚病毒感染47例,重症组布尼亚病毒感染26例。患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4.56%(126/149)。发病前半月内有野外作业史占72.48%(108/149)。发病时间以每年的4-11月份多见,发病高峰在5、6、9和10月份。布尼亚病毒感染因素包括年龄(P<0.01),糖尿病(P<0.01),高血压病(P<0.05),冠心病(P<0.05),布尼亚病毒核酸(P<0.01)、血清降钙素原(P<0.01),CD4+CD25+T淋巴细胞比值(P<0.01)和血小板水平(P<0.05)。重症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00%,颅内多发低密度灶8例,病灶分布以多叶分布为主。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危险因素为:年龄(OR=1.654,P<0.01),糖尿病(OR=1.892,P<0.01),冠心病(OR=1.316,P<0.01),野外作业史(OR=2.464,P<0.01),蜱虫叮咬史(OR=2.905,P<0.01)。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生呈季节性分布,年龄、糖尿病、冠心病、野外作业及蜱虫叮咬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分 类 号:R5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