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政治学发展趋势”(批准号12&ZD106)的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17
期 号:10
起止页码:4-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7_2018、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战略互信是互利合作的基础,互信程度越深,合作空间越大。2017年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战略论坛学术研讨会聚焦“全球治理与战略互信”,展开深入研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认为,作为新型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的建设性方案,“中国方案”以超越现代性及其逻辑为前提,以新文明类型的客观前景为基础定向。不仅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已经占有了现代文明成果,而且现代化进程的中国道路采取社会主义的基础定向、现代化进程的中国道路复活并重建和平主义的伟大传统,从而展现出了真实的世界历史意义。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滨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全要素的全球层面市场化,由于缺乏适当有效的全球治理,导致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无法实现“帕累托改善”。这是近年来“逆、反全球化”思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新全球治理应建立在共识基础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目前最适合的方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詹小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仕民认为,在“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历史格局中,世界历史正走向新全球化时代。作为中国方案具象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以“坚定不移地推进、引导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而且“一带一路’’战略互信在新全球化场域中的时间化和空间化,正是通过价值意蕴的历时态发展和价值研判的共时态凝聚,生成了承认与认可的实践域和发展场。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门洪华认为,面对全球治理的危机与变革,中国应当发挥理念引领者、智慧贡献者�
关 键 词:中国战略 全球治理 战略互信 文明类型 经济全球化 “反全球化” 新全球化时代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 类 号:D8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