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岩溶表层带水生动物微分布规律及水文环境影响--以Velika Pasica溶洞为例    

Micro-distribution of epikarstic aquifer fauna and its hydrological interpretation:A case study of Velika Pasica Cave in Sloveni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伟[1] 周宏[1] 柯怡兵[2] 袁爱华[3] 周翠英[4] BRANCELJ Anton[5,6]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武汉430074 [2]上海新球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1311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生物学系,武汉430074 [4]中山大学岩土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5]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y, Ljubljana, Slovenia, 1000 [6]University of Nova Gorica, Nova Gorica, Slovenia, 5000

出  处:《中国岩溶》

基  金:Slovenian Research Agency Funds(Program No.P1-0255);Slovenian Research Agency Funds for Young Researchers(Contract No.1000-11-310196);宜昌长江南岸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60304)

年  份:2017

卷  号:36

期  号:4

起止页码:563-57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_E2017_2018、IC、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文章以斯洛文尼亚Velika Pasica溶洞为例,对洞内4个常流型滴点进行了近7年(2006-2013年)的监测,包括各滴点的水文特征,岩溶表层带水生甲壳类的微分布特征等;利用多元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讨论了岩溶表层带甲壳类微分布与水文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4个滴点的水文变化特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通过聚类分析,12种甲壳类分为4个类型,与4个滴点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排序分析发现,主要水文影响因子为最大排泄量(Max)、总排泄量(Q)和滴水温度(Temp),其中前两者与第一轴保持良好的正相关,Temp与第一轴负相关;(3)物种的分类与排序分析结果很吻合,在主要的7种甲壳类中,Pseudocandona albicans和Speocyclops infernus主要集中分布在VP1处,与Q成很好的正相关;VP2处的主要物种是Morariopsis dumonti和Bryocamptus typhlops,与Max和Q成负相关;Byocamptus pyrenaicus和Elaphoidella millennii主要分布在VP3处,趋于较适中的水文环境;Moraria varica为VP4特有的物种,与滴水温度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4)CCA排序轴的特征根值之和占了总特征根的33.8%,可解释一部分重要的物种分布特征,未能被解释的部分可能归结于未被选取的因子如水化学或者随机过程等。因此,不同环境因子影响着各滴点处特定的物种微分布,同时不同的物种分布具有对相应环境特征的潜在的指示作用。

关 键 词:岩溶表层带  洞穴滴水 水生甲壳类  典范对应分析

分 类 号:P64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