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具有“污染光环”效应?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ve the pollution halo effec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金凯[1] 程立燕[1] 张同斌[2]

机构地区:[1]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2]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出  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高技术产业R&D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机制研究:结构变化;两面性与政策效应"(批准号:71303035)

年  份:2017

卷  号:27

期  号:10

起止页码:74-8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NSS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FDI是否引致并加剧了环境污染一直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并存在较大争议,形成了"污染光环"和"污染避难所"两种相互对立的假说。其中,"污染光环"假说认为,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了东道国环境质量,而"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发达国家企业将产业链中高污染、高能耗部分转移至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其环境质量恶化。本文将两种针锋相对的假说进行融合,认为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和自身累积阶段的不同而呈现非对称特征,而不是非正即负,因此,将经济发展阶段和FDI自身累积分别作为转换变量,构建FDI对环境污染的面板平滑转移(PSTR)模型,研究结论如下:(1)外商投资通过发挥"示范效应"、"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等促进了我国环保技术水平,支持了"污染光环"假说,即FDI并不是引起我国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2)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随经济发展阶段的变迁存在两个转换机制,分别在人均收入达到0.527和1.027时实现转换,并且由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间的平衡,使得FDI随人均收入的提高抑制程度先缓慢减弱后迅速上升,最终稳定在0.165附近。(3)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自身累积量为1.999处实现低区制往高区制的转变,且转换速度适中。并且,在FDI累积较低阶段,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显著,但当FDI累积量超过门限值,FDI投资结构进一步升级促使其对环境污染的抑制效果开始显现。基于此提出建议:(1)在实行严格FDI进入标准、优化FDI投资结构的基础上,持续引进FDI。(2)应该适时适度地调整FDI引入政策,引导过剩FDI在城市间、产业间合理流动,实现FDI在不同城市间与不同产业间的科学分布和优化配置。

关 键 词:外商直接投资 阶段转换  环境污染 面板平滑转移模型  

分 类 号:F20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