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咸化湖盆混积岩分类与混积相带沉积相特征——以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与吐哈盆地西北缘塔尔朗组为例  ( EI收录)  

Classifications of mixosedimentite and sedimentary 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sedimentary facies belt in saline lacustrine basin:taking examples as the Lucaogou Formation in the south of Junggar Basin and the Taerlang Formation in the northwest of Tuh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越[1,2,3] 陈世悦[1] 张关龙[2] 张奎华[2] 林会喜[2] 梁绘媛[4] 汪誉新[2] 李佳[2]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 [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东营257000 [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胜集团股份公司,山东东营257000

出  处:《石油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372107)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38

期  号:9

起止页码:1021-103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I、IC、JST、PA、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通过露头精细观察、薄片鉴定与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具有咸水沉积背景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与吐哈盆地西北缘塔尔朗组的混积特征进行研究,提出"混积相带"的概念来表征"湖盆中发育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相带",并厘定了研究区"混积岩"的定义,建立一种新的混积岩分类命名方案,进而系统研究了混积相带的岩相、沉积相特征,并预测了有利相区。"混积岩"为"陆源碎屑与内源非后期成岩作用形成的碳酸盐组分在同一岩层内混合形成的沉积岩",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的含量不存在一个具体的下限标准。研究区混积相带内大部分粉砂岩、碳酸盐岩与泥页岩和少部分砂岩主要由陆源碎屑颗粒、碳酸盐组分和黏土矿物构成,属于混积岩,以三组分的相对含量50%为界将混积岩划分为(粉)砂岩、碳酸盐岩和正混积岩3大类,进一步划分为9小类。在此基础上,根据露头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和颜色等特征在混积相带内共识别出21种岩相类型和9种岩相组合,依此将混积相带划分为近岸水下扇外扇、扇三角洲前缘、浊积扇和半深湖—深湖。综合露头观察、有机碳测试、物性测试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认为半深湖—深湖与浊积扇为混积相带内的有利相区,二者内部的烃源岩、储集岩条件相对较好,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组合。

关 键 词:混积岩 岩相  混积相带  塔尔朗组  芦草沟组 准噶尔盆地  吐哈盆地 咸化湖盆  

分 类 号:TE12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