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采动地裂缝动态发育规律及治理标准探讨  ( EI收录)  

Dynamic developing law and governance standard of ground fissures caused by underground min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辉[1,2] 邓喀中[3] 雷少刚[3] 卞正富[3] 陈东娅[4]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山环境修复与湿地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230601 [2]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3]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4]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  处:《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36121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145);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604a0802115);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BJ2016010)

年  份:2017

卷  号:34

期  号:5

起止页码:884-89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7_2018、EI、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研究西部矿区浅埋煤层开采造成的地裂缝灾害,以神东矿区为研究基地,对大柳塔矿22201,52304工作面开采的地裂缝进行了持续动态监测,研究了采动地裂缝的动态发育规律,建立了采动地裂缝发育深度和宽度、落差之间的定量函数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动过程中的临时性地裂缝治理标准和依据。研究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采动过程中的临时性裂缝呈现"增大-减小-闭合"的动态规律;地裂缝发育深度与宽度之间存在线性增大的正比例关系,深度与落差之间存在对数关系;为保证安全生产,当"由上到下"扩展的地裂缝与"自下而上"发育的导水裂隙带贯通时,临时性裂缝需要治理,治理标准为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地裂缝深度之和大于煤层埋深,治理依据为裂缝最大安全宽度或最大安全落差。

关 键 词:西部矿区  开采沉陷 地裂缝 GPR 治理标准  

分 类 号:TD16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