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CO_2混相与非混相共同驱极限井距计算方法 ( EI收录)
A computational method of critical well spacing of CO_2 miscible and immiscible concurrent flood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3]非常规天然气能源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4]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 [5]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 [6]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652015142)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44
期 号:5
起止页码:771-7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I、I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考虑原油黏度、油相及CO_2相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建立了CO_2混相与非混相共同驱渗流数学模型,用传质-扩散-吸附方程求解混相波及区内CO_2浓度的分布,用特征线法求解非混相波及区内饱和度方程,推导出特低渗透油藏CO_2混相与非混相共同驱极限井距计算方法。以F142和G89两个区块为例,进行极限井距计算,结果表明:(1)极限井距随注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注气速度的增大而减小;(2)纯CO_2渗流区长度对极限井距的贡献最大,CO_2-原油有效传质区域及非混相波及区长度对极限井距的贡献居中,纯油区的贡献最小,注气速度越大,纯CO_2渗流区与CO_2-原油有效传质区域及非混相波及区长度差距越小,随着注气速度减小,差距越来越大,此规律表现得更加显著;(3)混相波及区与非混相波及区的压力下降梯度有着显著的差异,混相波及区中CO_2-原油有效传质区域的压力下降梯度比非混相波及区大。
关 键 词:特低渗透油藏 混相驱 非混相驱 极限井距 启动压力梯度
分 类 号:TE3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