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数据安全保护技术  ( EI收录)  

Big Data Security Technolog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兴蜀[1] 杨露[2] 罗永刚[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5 [2]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出  处:《工程科学与技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72447)

年  份:2017

卷  号:49

期  号:5

起止页码:1-1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I、IC、JST、MR、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国家的治理模式、企业的决策架构、商业的业务策略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大量数据的汇集不仅加大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而且大数据中包含的巨大信息和潜在价值吸引了更多的潜在攻击者。此外,大数据的应用是跨学科领域集成的应用,引入了很多新的技术,可能面临更多更高的风险。作者回顾了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提出大数据架构和大数据安全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数据安全在法律法规、标准、数据生命周期保护和大数据平台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梳理美国、欧盟、中国等在大数据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现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美国、中国等大数据安全标准化研究现状。大数据在生命周期过程中需要大数据平台为其提供支撑,以实现大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等功能。从大数据生命周期和大数据平台两个维度分析大数据面临的安全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现状。生命周期包括收集、存储、使用、分发和删除5个阶段。收集阶段的数据质量决定了数据价值,提升数据质量的技术手段主要有数据与模型不一致性的检测、数据清洗两类。大数据分发将处理后的大数据传递给外部实体,隐私保护或敏感信息保护至关重要,相关的关键技术有数据匿名化、支持隐私保护的数据检索和分析等。大数据的管理主要包含元数据管理、数据血缘管理等方面,可以为有效使用大数据和确保大数据安全提供支持。大数据平台安全主要解决大数据组件之间的身份认证、数据隔离、数据加密存储、大数据平台边界保护和审计,主要的关键技术有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审计等。目前,在国际上仍缺乏完善的大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在隐私保护、数据共享和数据跨境传输等方面缺乏标准的规范和指导。大数据分

关 键 词:大数据 安全  身份认证 访问控制 隐私保护

分 类 号:TP39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