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长期免耕对不同土层土壤结构与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 EI收录)  

Effects of Long-term No-tillage on Soil Structure and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永辉[1,2] 武继承[1,2] 丁晋利[3] 张洁梅[1,2] 潘晓莹[1,2] 何方[1,2]

机构地区:[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郑州450002 [2]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原阳科学观测站,原阳453514 [3]郑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郑州450044

出  处:《农业机械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4044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11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016YQ12)

年  份:2017

卷  号:48

期  号:9

起止页码:173-18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2017_2018、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探明长期翻耕与免耕条件下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结构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在长期定位试验中分层(0~10 cm、10~20 cm、…、90~100 cm)采集免耕和常规耕作处理下混合土样和原状土样进行土壤结构与有机碳的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的加深,0.5~2.0 mm和大于2.0 mm粒级团聚体含量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其他粒级团聚体含量呈增加趋势。免耕更利于提高大粒级团聚体(>0.5 mm)的含量,且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作用深度在50 cm以上。(2)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再趋于稳定的趋势。免耕处理在0~80 cm土层的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均高于常规耕作处理。(3)随着土层的加深,不同粒级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呈降低趋势,大粒级团聚体中含有较高的有机碳。免耕更利于0~40 cm土层不同粒级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的提高。随着土壤团聚体粒级的降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呈降低趋势。与常规耕作相比,除0.053~0.250 mm粒级团聚体外,免耕提高了0~2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4)随着土层的加深,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大于2.0 mm和小于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在0~100 cm土层均低于其他粒级团聚体。在0~20 cm、30~40 cm和90~100 cm土层,免耕处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累积贡献率均高于常规耕作。

关 键 词:常规耕作 免耕 土壤结构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贡献率  

分 类 号:S152.4] S15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