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前茬冬小麦栽培措施对后茬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Effect of Cultivation Measures of Previous Winter Wheat on Following Summer Maize Photosynthesis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高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4 [2]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3AA102903-4);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GXNSFAA139049);广西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XBZ160072)
年 份:2017
卷 号:32
期 号:4
起止页码:155-1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SCD、CSCD2017_2018、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明确前茬冬小麦施氮和种植方式对后茬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年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进行裂区试验。冬小麦施氮112.5 kg/hm2(N1)和225.0 kg/hm2(N2)为主处理,冬小麦等行距(U)改为夏玉米等行距(UR),20+40沟播(F)改为垄作(BP)的种植方式为副处理。结果表明,与UR和N1相比,BP和N2提高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指数(CCI)、净光合速率(Pn)及干物质重(DM),且减缓LAI、CCI和Pn后期降低幅度。冬小麦季,与U相比,F种植方式增产3.1%、穗数提高6.9%、穗粒数提高2.4%。与N1相比,N2处理增产5.0%、穗数提高13.8%、穗粒数提高4.9%;夏玉米季,与UR比,夏玉米BP种植方式增产7.1%、穗粒数提高2.4%、收获指数提高5.9%。与N1相比,N2处理增产13.0%、穗粒数提高9.2%、收获指数提高11.9%。在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冬小麦季施氮225.0 kg/hm2的条件下,氮肥后效明显,结合沟播冬小麦收获后在垄上直播夏玉米的种植方式是一种全程简化、高效、丰产的栽培措施,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关 键 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氮肥后效 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指数 产量
分 类 号:S512.0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