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蜕皮激素受体和超气门蛋白基因在柞蚕发育过程及激素诱导后的表达模式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Ecdysone Receptor and Ultraspiracle Genes in Antheraea pernyi During Development and Hormone-induced Proces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辽宁省昆虫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110866 [2]黑龙江蚕蜂技术指导总站,哈尔滨150086
基 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o.CARS-22);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No.201401-0);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No.L2015488)
年 份:2017
卷 号:43
期 号:4
起止页码:594-6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_E2017_2018、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昆虫蜕皮激素受体和超气门蛋白形成的异源二聚体介导蜕皮激素信号,起始包括转录因子表达在内的蜕皮级联反应,从而使昆虫进入蜕皮和变态等生命过程。克隆了柞蚕的2个蜕皮激素受体相关基因,命名为Ap EcRB1(Gen Bank登录号:KY411159)和Ap USP1(Gen Bank登录号:KY411160)。2个基因的ORF序列全长分别为1 758 bp、1 401 bp,编码585个、466个氨基酸。半定量RT-PCR检测这2个基因除在柞蚕幼虫血淋巴中不表达之外,在其他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丝腺和脂肪体中的表达量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2个基因在幼虫蜕皮前及化蛹前后呈现大幅度上调表达的规律。注射20-羟基蜕皮甾酮(20E)诱导启动滞育蛹的发育,结果诱导组的滞育蛹经过17 d羽化,比对照组滞育蛹提早羽化。滞育蛹中2个基因的表达量在注射20E后均明显下降,其中Ap EcRB1在蛹发育后期的12 d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羽化前期其表达量急剧上升,蛹发育16 d(羽化前1 d)达到最高;Ap USP1基因的表达量从注射后8 d开始升高,至16 d时达到最高。以上研究结果丰富了柞蚕变态发育过程中蜕皮激素调控作用的分子信息。
关 键 词:柞蚕 蜕皮激素受体蛋白 超气门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分 类 号:S885.1] S88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