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时空特征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transition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from 1990 to 2015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全峰[1,2] 胡守庚[1,2,3] 瞿诗进[1,2]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 [2]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地理研究》

基  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11004)

年  份:2017

卷  号:36

期  号:8

起止页码:1489-15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依据土地利用转型理论内涵,尝试性地从显性形态视角构建耕地利用转型特征识别框架,基于1990-2015年间6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定量刻画长江中游地区县域耕地利用形态时空特征,揭示不同时段耕地利用转型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显性形态经历了剧烈而非均衡的转型过程,耕地转换减少8075 km^2,且耕地转换量累积率在前20%的县域占总耕地转换量的66.9%;(2)25年间数量形态经历了"先减后增"的变化过程,且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均衡度呈现"阶段下降,快速上升,平稳降低"的变化趋势;(3)耕地空间形态整体呈现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分布特征,其中耕地转换量高值区主要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转型幅度高值区主要呈现"大聚集小分散"分布特征,转型速度高值区则主要呈现出"条带式"分布特征;(4)从地形起伏度上看,耕地利用转型整体呈现随地形起伏度上升而逐级降低的趋势,在1~2级地形起伏度上的县域耕地利用转型呈现无序状态,而在3~5级地形起伏度上的县域主要以低转型幅度和低转型速度为主。研究框架及结果对区域耕地利用转型识别和适度调整耕地利用和经营模式等具有积极意义。

关 键 词:耕地 土地利用转型 地形梯度  时空特征  长江中游地区  

分 类 号:F323.2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