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张掖湿地芦苇比叶面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Relationship analysis between specific leaf area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in the Zhangye wetlan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群[1] 赵成章[1] 王继伟[1] 赵连春[1] 徐婷[1] 韩玲[1]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兰州730070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1013;91125014)

年  份:2017

卷  号:37

期  号:15

起止页码:4956-496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密度制约下植物比叶面积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对于认识土壤-植物-大气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3种密度(高密度Ⅰ:210—230株/m^2;中密度Ⅱ:130—150株/m^2;低密度Ⅲ:50—70株/m^2)条件下芦苇种群比叶面积(SLA)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芦苇种群密度的逐渐降低,湿地群落的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小,芦苇的株高、叶面积、叶干重、SLA和蒸腾速率(Tr)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净光合速率(Pn)、叶厚度和WUE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密度条件下湿地植物芦苇比叶面积(SLA)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高密度(Ⅰ)与低密度(Ⅲ)样地,芦苇SLA与WUE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在中密度(Ⅱ)样地,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不同种群密度的湿地生境中,芦苇通过调整叶片形态构造,使比叶面积和水分利用效率形成了相反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植物适应光照条件、土壤含水量等异质性环境因子的资源利用策略和光合产物积累模式。

关 键 词:芦苇 比叶面积 水分利用效率 张掖湿地  密度制约

分 类 号:Q94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