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衡邵干旱走廊”历史降雨量时空特征及趋势分析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rend analysis of rainfalls in the 'Heng Shao drought corrido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符静[1,2] 秦建新[1] 黎祖贤[2] 张中波[2]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沙410081 [2]湖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长沙410118

出  处:《环境科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971038);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No.CX2016B169);湖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自主项目~~

年  份:2017

卷  号:37

期  号:8

起止页码:3097-310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衡邵干旱走廊"28个气象站点建站以来的逐月降水资料,基于泰森多边形法、面积加权法得到该地区年、季、月尺度降雨量,应用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GIS空间分析及Hurst指数等研究了降水的时空特征及趋势,结合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P_a)揭示气候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衡邵干旱走廊"年际降水呈弱增加趋势,无突变特征;年内降水集中,春季和夏季多,秋季和冬季较少,除了春季,其余季节降水均有突变;各站点年降雨量变化有增有减,仅武冈显著下降,M-K检验表明,有8个站点存在突变点.年尺度P_a显示,"衡邵干旱走廊"1994、2002年为中涝,2011年为中旱,其余绝大部分为正常年,且各站点雨涝重于旱情;从季、月尺度P_a来看,夏、秋季节干旱特征明显,秋季干旱强度高于夏季,且"伏旱"严重.空间上,"衡邵干旱走廊"降水高值区主要位于四周地势较高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于盆地范围内;北部、东部降水呈增加趋势,中部、西部以减少趋势为主.Hurst指数揭示,"衡邵干旱走廊"降水未来趋势持续性略高于反持续性.

关 键 词:气候变化 趋势  衡邵干旱走廊  非参数 降水距平百分率

分 类 号:X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