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Clinical Effect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Combined with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林报忠[1] 郑通喜[1] 蒋波[1] 符慧玉[1]

机构地区:[1]海南省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572000

出  处:《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基  金: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琼卫2015 PT-38)

年  份:2017

卷  号:25

期  号:7

起止页码:77-8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NRDS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BiPAP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48 h后,评估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48 h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交换指标及通气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PaO_2/肺泡氧分压(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儿PaO_2、pH值、PaO_2/FiO_2及PaO_2/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平均气道阻力(MAP)和呼气末正压(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儿MAP和PEE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交换能力及通气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关 键 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治疗结果  

分 类 号:R722.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