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腹泻型和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针灸使用规律    

Analysis of Regularit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BS and C-IBS by Data Min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郑桂芝[1,2] 李晗[1] 周次利[3] 包春辉[3] 张方[1] 王晓梅[3] 马喆[1,3] 窦传字[3] 马晓芃[3] 李璟[4] 吴焕淦[3]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2]济宁医学院,济宁272067 [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 [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出  处:《世界中医药》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9CB522900);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4ZR1438700);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项目(编号:15YF1411200);上海市卫计委科研课题计划项目(编号:20154Y0138)

年  份:2017

卷  号:12

期  号:3

起止页码:684-6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通过文献分析临床针灸治疗腹泻型(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C-IBS)的经脉、腧穴选择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2000—2016年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临床研究报道,提取其所使用的针灸方式、经脉和腧穴。运用描述性分析、关联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内在联系与规律规律,同时观察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经脉、腧穴各自的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针灸治疗D-IBS文献56篇、针灸治疗C-IBS文献6篇,D-IBS的治疗主要用针刺,临床以胃经和任脉的腧穴为主,如天枢、足三里、中脘,关联性分析发现胃经—任脉—脾经的为最常见的经脉组合,腧穴以足三里—天枢—太冲为主要关联群。聚类分析经脉主要分成2个核心聚类群,2个核心群组,腧穴则可以分成5个聚类群,5个核心群组。而C-IBS的研究则主要以悬灸为主,胃经、膀胱经的腧穴应用最多,如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关联性分析发现经脉组合与D-IBS相同,也是胃经—任脉—脾经组合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而腧穴则是以足三里—天枢的配伍最为常见。聚类分析则发现经脉、腧穴均可以分成2个核心聚类群,2个核心群组。结论:通过分析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临床研究,认为虽然两者在针灸方法的使用上略微存在差异,D-IBS针灸并用,C-IBS以灸为主。但是在经脉和腧穴选择上却存在高度相似性。

关 键 词:针灸 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  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  腧穴 数据挖掘  

分 类 号:R245] R256.3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