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人类活动对纳帕海湿地黑颈鹤越冬生境的干扰强度与格局    

Interference Intensity of Human Activities on Wintering Habitats of Black-necked Crane in Napahai Wetlands and Their Patter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杰[1,2] 胡金明[2] 罗怀秀[3] 贾海锋[4]

机构地区:[1]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2]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1 [3]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昆明650051 [4]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34

出  处:《湿地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060)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15

期  号:3

起止页码:343-3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7_2018、GEOBASE、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湿地造成空前的压力,在短期内以人类活动干扰为主要特征;强度各异、来源多样的干扰对以城市湿地为载体的候鸟生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影响着候鸟的越冬生境质量,进而影响了候鸟的种群变化。其中,量化人类活动干扰的强度与其对候鸟生境格局的影响是生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帕海湿地(Ramsar湿地)是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中部种群的主要越冬地,然而日趋严重的人类活动干扰已经影响了黑颈鹤种群的越冬生境质量,因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区内,根据黑颈鹤的可利用景观,识别黑颈鹤的潜在生境,结合2010~2015年期间对人类活动干扰源的多次实地调查资料,将影响黑颈鹤生境的主要干扰源进行分类,确定其强度和干扰范围,从而确定2010~2015年期间黑颈鹤实际生境格局及复合干扰位置、强度和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黑颈鹤越冬种群稳定期和迁离期实际生境分别仅占两时期潜在生境的48.9%和38.3%,人类活动干扰是造成黑颈鹤实际生境和潜在生境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低复合强度干扰的影响面积在稳定期和迁离期都接近总干扰面积的90%,所以,低复合强度干扰是黑颈鹤生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控制低复合强度干扰,可以快速、有效地起到保护和恢复黑颈鹤生境的目的。

关 键 词:黑颈鹤 越冬 生境 格局  人类活动干扰  城市湿地

分 类 号:Q958.123] Q959.72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