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玉米花生宽幅间作碳足迹初探    

Carbon Footprint Analysis on Maize-peanut Wide-band Intercropp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邹晓霞[1] 张巧[2] 张晓军[1] 王月福[1] 王铭伦[1]

机构地区:[1]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 [2]高唐县农业局,山东高唐252800

出  处:《花生学报》

基  金: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11B04);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4-东北区栽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6212n2);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产业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DAIT-04-05);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2013087)

年  份:2017

卷  号:46

期  号:2

起止页码:11-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核心刊

摘  要:为明确玉米花生宽幅间作农田碳足迹,探索有效途径实现低碳与高效的协同效益,依据全生命周期评价分析原理,建立农田碳排放核算模型,设置农用物资(种子、肥料、农药、地膜)投入、农机能耗(耕地、播种、灌溉、收获)、秸秆处理及氮肥施用导致的田间N2O直接和间接排放四个模块,估算山东聊城地区典型玉米花生3∶4和3∶6宽幅间作与传统玉米单作、花生单作单位面积和单位产值的碳足迹差异。结果表明,3∶4和3∶6间作模式单位面积碳排放分别为3782.44kg CO_2e/hm^2和3829.94kg CO_2e/hm^2,均低于花生单作的3930.64kg CO_2e/hm^2、高于玉米单作的1361.38kg CO_2e/hm^2;二种间作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肥料(包括肥料生产、氮肥施用导致的田间N2O排放)和地膜,3∶4模式下占总排放的60.09%,3∶6模式下占60.54%;3∶4模式单位净产值的碳排放强度为0.197kg CO_2e/元,高于花生单作(0.179kg CO_2e/元)和玉米单作(0.154kg CO_2e/元),3∶6模式为0.177kg CO_2e/元,低于花生单作,但若能避免玉米条带的重复施肥和冗余翻耕,二种间作模式单位产值的碳排放强度将低于玉米和花生单作。玉米花生宽幅间作不仅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 键 词:玉米花生宽幅间作  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低碳高效农业  

分 类 号:S565.20] S34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