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南岭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花岗岩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对比研究    

Radioactiv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sozoic granites from Nanling region and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and their constraints on lithospheric thermal struct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林乐夫[1,2] 孙占学[1,3] 王安东[1,2] 刘金辉[1,3] 万建军[1,2] 李小聪[1,2] 罗贤文[1,2]

机构地区:[1]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西南昌330013 [2]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3]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出  处:《岩石矿物学杂志》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77900);江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GJJ14476);核资源与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基金(Z1606;Z1608;RGET1606);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YC2016-S279)~~

年  份:2017

卷  号:36

期  号:4

起止页码:488-50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华南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出露于南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受大地构造作用影响,自西向东,莫霍面深度逐渐变薄,深部温度逐渐升高,软流圈顶部上升,花岗岩形成时代也随之逐渐年轻化。南岭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表和钻孔花岗岩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南岭地区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为5.18μW/m^3,东南沿海地区为3.01μW/m^3,最高生热率为南岭佛冈岩体7.56μW/m^3;热贡献率主要来自Th和U的放射性衰变热,K的热贡献率一般不超过10%。通过本文研究结果,结合前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热学研究成果,发现南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地壳热流对地表热流值的贡献率分别为60%~65%和40%~45%,指示两者分别为"热壳冷幔"和"冷壳热幔"型岩石圈热结构。

关 键 词:南岭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深部温度  放射性生热率  岩石圈热结构

分 类 号:P588.121] P598[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