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异与动态演进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dynamic evolu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U Yigen FENG Kaiwen LI Gucheng(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School of Business, Chizhou University, Chizhou 247000, China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2]池州学院商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3]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武汉430070
基 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4A1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273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NSFC-CGIAR;71461010701)
年 份:2017
卷 号:22
期 号:7
起止页码:186-19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2017_2018、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准确把握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选取1997—2013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讨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动态演进情况,进一步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讨论了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农业化肥投入、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这四类污染源的产生量以及他们产生的氮、磷和化学需氧量三类污染物逐年增长,其中畜禽养殖的贡献最大。2)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农业大省和经济发达地区,在空间上以中部地区、华北地区为核心区域,向外围辐射并呈现递减趋势。3)农业面源污染区域明显集聚,区域差异较大,极化现象比较严重。4)农业面源污染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形成高高型集聚区域,主要位于农业大省。据此,应该加强政策激励和引导农业农户的环保意识,推进农业生产由农业粗放式增长向数量、质量型增长转变。考虑相邻区域政策等要素空间溢出的负效应,在高高型集聚区域内,应该采用区域联防政策,杜绝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此消彼长,通过齐抓共管,实现多赢。
关 键 词:农业面源污染 空间相关性 动态演进 空间分异
分 类 号:F329.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