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茂县滑坡的滑动机制与震后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    

Sliding mechanism of Maoxian landslide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 analysis of formation of post-earthquake landslid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邵崇建[1,2] 李芃宇[3] 李勇[1] 兰恒星[2] 周荣军[4] 邓涛[1] 颜照坤[1] 闫亮[1] 李立军[5]

机构地区:[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2]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3]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成都610036 [4]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5]渤海钻探井下技术服务分公司,天津300283

出  处:《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25010;41472282;41502116;41372114;41340005;41172162)

年  份:2017

卷  号:44

期  号:4

起止页码:385-4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GEOBASE、IC、JST、PA、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17年6月24日在四川茂县新磨村发生高位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后所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岩质滑坡,滑坡体积巨大,破坏性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和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了茂县滑坡的几何形态特征和沉积物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降雨条件、历史地震、活动断裂等特征及其对滑坡发生的影响,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滑动机制和动力学机制。主要成果包括:(1)茂县滑坡所在的富贵山处于松坪沟断裂和岷江断裂交汇和夹持的区域,显示为挤压型高陡(微)地貌,并具有"X"形平面断裂组合样式和"背冲式"剖面组合样式。(2)该区经历了多次强烈历史地震的影响,反复强烈的震动及叠加、累积变形破坏了岩体结构、坡面结构,降低了岩石的内聚力、摩擦强度和斜坡岩体的稳定性,并导致该区滑坡降雨阈值的降低,表明活动断裂及其历史地震是驱动茂县滑坡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而降雨仅为诱发因素。(3)茂县滑坡的滑动模式为顺层拉裂-顺坡滑脱型模式,滑动过程可分为山体裂解阶段、高速溃滑阶段、碎屑流堆积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成因机制,主要表现在:高陡的单面山斜坡(顺层、顺坡)的临空条件是滑坡产生的势能条件;贯通性好的变质砂岩与板岩之间的滑动面(层面)是滑坡形成顺层拉裂-顺坡滑脱的滑动条件;富贵山两侧活动断裂对该山体的挤压抬升以及多次高强度历史地震的震动、变形的积累及其对岩体结构的长期破坏,是导致滑坡产生的地质条件。

关 键 词:茂县滑坡  几何形态  沉积物  滑动机制  历史地震 降雨 活动断裂  形成机制  

分 类 号:P642.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