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塔里木盆地中北部断裂体系划分及形成机制探讨    

Classific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ault systems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Tarim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吕海涛[1,2] 张哨楠[1] 马庆佑[2]

机构地区:[1]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500 [2]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

出  处:《石油实验地质》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21480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5-004)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39

期  号:4

起止页码:444-4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GEOBASE、JST、PA、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地震地质解释,刻画了塔里木盆地中北部断裂体系的平、剖面特征,分析了不同断裂体系的结构模式、形成机制及演化历史。结果表明,该区分为4个断裂体系:(1)托普台"X"型走滑断裂体系,下古生界主要发育NNE、NNW向"X"型共轭剪切破裂及"1"字形直立构造、正花状构造,而中新生界多表现为NNE向雁列式张性正断裂及负花状、堑垒构造;(2)塔中NW向逆冲断裂体系,以近NW向基底卷入式或滑脱式逆冲断裂为主,发育"y"字形构造;(3)顺托NE向走滑断裂体系,奥陶系及以下层系表现为近NE向左旋走滑及"1"字形直立、正花状构造,而志留-泥盆系主要发育近NE向雁列式张性正断裂及负花状、堑垒构造;(4)塔河盐下"T"型断裂体系,下古生界层系由近EW向逆冲断裂与近SN、NNE向走滑断裂组成,中新生界层系主要发育NEE向、近SN向雁列式张性正断裂组。断裂体系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区压扭走滑和张扭走滑作用的叠加改造过程,认为主要受控于盆缘古洋盆5期的消减闭合及碰撞造山作用。结合研究区构造动力学背景分析,将该区断裂体系的演化过程划分为中晚奥陶世的强挤压弱走滑期、晚志留—中泥盆世的强挤压强走滑期、晚石炭—早中二叠世的强拉张弱走滑期、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强挤压弱走滑期和侏罗纪—新近纪的弱挤压弱走滑期。

关 键 词:走滑断裂 断裂体系  形成机制  构造演化  塔里木盆地中北部  

分 类 号:TE12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