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品质及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    

Effect of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on 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Lateolabrax Japonicus Fillets during Cold Storag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宏强[1] 吴金鑫[1] 张苑怡[1] 蓝蔚青[1] 刘书成[2] 孙晓红[1] 谢晶[1]

机构地区:[1]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2]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出  处:《高压物理学报》

基  金:农业部海水鱼产业体系保鲜与贮运岗位科学家资助项目;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GDPKLAPPS1504);上海市科委工程中心能力提升项目(16DZ2280300)

年  份:2017

卷  号:31

期  号:4

起止页码:494-50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7_2018、核心刊

摘  要: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品质及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将新鲜鲈鱼片经不同超高压(200、250、300MPa,保压时间9min)处理后,置于4℃条件下贮藏。分别于0、4、8、11、13、15d进行样品的理化指标(pH值、硬度、持水力、硫代巴比妥酸(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和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测定,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表征其水分迁移状态,辅以外观及微观结构观察,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以综合评价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品质及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样品的pH值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压力大小与pH值变化正相关,与硬度值、持水力负相关;超高压处理能抑制样品的TBA值、TVB-N值及菌落总数的上升,压力越高,抑制效果越显著。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持水力数据显示:超高压处理后鱼肉水分迁移变化明显;随着压力的增大,鱼肉样品表面呈乳白色,蒸煮效果显著。观察样品肌肉组织的微观结构得出,经超高压处理后,鱼体肌肉组织变得模糊,肌纤维结构紧致无序,其中300MPa处理组样品呈明显凝胶状。超高压处理能抑制样品的脂肪氧化和微生物生长,但会对样品外观、色泽及持水力产生不利影响。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到,TVB-N、TBA值和菌落总数能作为判断鲈鱼鲜度的重要指标。比较各组别间的结果差异性,以250MPa、9min超高压处理的综合评价效果相对较好,能使鲈鱼片的冷藏货架期至少延长4d。

关 键 词:超高压 鲈鱼 冷藏 品质变化  结构变化  

分 类 号:O521.9] S983[物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