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五苓散证的病位以及配伍作用机制研究
Investigation of Wuling San the syndrome of the disease and the compatibility mechanis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U Wei ZHOU Chun-xiang(Basic Medicine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46, China Nanjing BenQ Teaching Hospit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umor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in fiangsu province Nanfing 210036, 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210046 [2]南京中医药大学明基教学医院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36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03485)-大黄黄连泻心汤"取其气;薄其味"科学内涵研究
年 份:2017
卷 号:23
期 号:6
起止页码:864-86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_E2017_2018、核心刊
摘 要:通过对五苓散相关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笔者发现大多数医家对五苓散"水蓄膀胱,气化不利"病机的认识是有待商榷的。故首先对素有争议的太阳经与太阳府的问题进行考证,发现用太阳经和太阳府简单地划分太阳病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进而推出五苓散的病位应在脾而不是在膀胱;其次从脾之转输探讨脾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基于药象理论分析五苓散药物配伍规律等方面作进一步论述,由此得出五苓散治疗水湿内停作用机制应是通过健运脾土达到消除各个脏腑水湿停聚的作用,最后以期对临床运用五苓散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 键 词:五苓散 太阳经府 配伍机制
分 类 号:R289.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