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污泥转移对SBR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除磷效能影响分析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ludge shifting volume o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 phosphorus removal in the SBR proces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茜茜[1] 潘杨[1] 黄勇[1] 周晓华[1] 殷成强[1]

机构地区:[1]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9

出  处:《安全与环境学报》

基  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4KJA610001);江苏省"333"学术带头人培养工程项目(33149120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工程江苏省重点专业类项目

年  份:2017

卷  号:17

期  号:3

起止页码:1112-11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_E2017_2018、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污泥转移SBR工艺处理以生活污水为基础的合成废水。污泥转移能够强化厌氧生物选择器中聚磷菌的筛选,从而显著提升传统SBR工艺的除磷性能。对比传统SBR,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考察了污泥转移SBR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及除磷特性。结果表明,污泥转移SBR中磷的去除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稳定在93%左右;而传统SBR中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0%。DGGE试验表明,污泥转移SBR首尾样品的相似性系数为36.8%,传统SBR的则为54.7%;污泥转移SBR的香农指数下降率为5.6%,而传统SBR的香农指数下降率为4%。微生物种群在驯化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微生物种群的优势菌在反应器启动阶段被筛选和富集。对比传统SBR,污泥转移SBR中微生物种群的这一驯化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FISH试验表明,污泥转移SBR的聚磷菌占全菌比例在反应器稳定后可达到46%,聚糖菌则稳定在22%;传统SBR稳定后的聚磷菌比例为35%,聚糖菌比例为30%。传统SBR和污泥转移SBR的聚磷菌比例都先沿程增加最后稳定,且聚磷菌是优势菌。污泥转移SBR的聚糖菌沿程减少,聚磷菌抑制了聚糖菌的生长。因此,污泥转移SBR工艺具有筛选大量聚磷菌且抑制聚糖菌的除磷优势。

关 键 词:环境工程学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污泥转移SBR工艺  聚磷菌 聚糖菌

分 类 号:X70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